“一朝戎装染赤诚,半生岁月映初心。”2025年7月30日下午,安徽省河南商会会议室内,窗明几净映着老兵们坚毅的面庞,茶香袅袅混着乡音的醇厚。二十余位在皖豫籍退役军人、退休干部与复转军人围坐一堂,在郎酒集团安徽公司的友情支持下,以一场浸润着军魂与乡情的座谈会,共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,同溯精神长河的源头活水。
安徽省河南商会党支部书记、会长段猛率先起身向在座的老军人致敬:“98载春秋,人民军队从南昌城头的星火燎原,到新时代的钢铁洪流,靠的是‘革命理想高于天’的信仰,凭的是‘向死而生’的担当。在座的每一位老兵,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、见证者。”他说,退役军人身上“退伍不褪色”的特质,恰是时代最需要的精神钙质——从企业车间的精益求精到社区服务的默默奉献,军人的纪律性与战斗力早已化作推动社会进步的涓滴力量。“当前经济转型如同爬坡过坎,更需我们把‘听党指挥、能打胜仗’的军魂融入发展血脉,让红色基因成为穿越风雨的压舱石。”
联谊会上,多位退役军人代表循着记忆的脉络,将从军报国的赤诚与扎根地方的担当娓娓道来。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、边防哨所的风雪坚守、转业岗位的从零起步……不同的军旅印记里,都镌刻着“退伍不褪色、退役不退志”的共同信念,让“军人本色”在岁月流转中愈发鲜明。
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李长在的讲述,带着战火淬炼的厚重。他忆起边境排弹的生死瞬间,声音微微沙哑却字字铿锵:“老班长把我按在掩体后,自己匍匐在发烫的地面拆引信,他回头笑说‘党员就得站前排’,那笑容里的坚定,我记了一辈子。”军营十年教会他的,不仅是拆弹的精准,更是“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”的觉悟。“如今街坊邻里有难处,我总想起那一幕——军人的担当从不是穿军装时的特权,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,是无论何时都能挺直的脊梁。”
安徽省边防总队原政委袁同海感谢商会对军人的关心与爱护。他说,作为一名军人,无上光荣。那个年代,一句“党和人民这么培养我,我一定要好好干”凝聚着军人最朴素的忠诚与担当。部队教会了我们服从命令、敢打硬仗,回到地方,这份精神同样管用!从军营的训练场到地方战线,身份在变,战场在变,但那份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与雷厉风行的作风从未改变。我们要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,尤其要起到表率作用。希望在皖的豫商企业家发扬军人的作风,传承子弟兵的优良传统,把各自企业发展好,把安徽省河南商会建设得更好。
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原离退休党委书记、集团关工委副主任、高级政工师杨永成,这位在史河岸边长大的固始子弟,以“史河潺潺牵故园,黄河滔滔砺初心”开篇,勾勒出半生赤诚。在部队医院从医多年,他视急诊铃为冲锋号,为农药中毒的河南老乡连夜抢救、守床陪护,“只因他们是咱黄河儿女”,这份担当让他收获“学雷锋标兵”称号与军功章。转业至安徽日报后,他将军人“干一行精一行”的作风贯穿始终:在党务、人事等岗位深耕后,投身老干部工作19年,打造的“七个一”工作品牌推动文化养老创新,获中组部等部门肯定,个人也获评“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”等,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。退休后,他仍如“奔涌的浪花”,足迹遍布50多个县乡:助学时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,助老时给敬老院添置空调,帮扶白血病患儿时牵头成立专项基金,为困难战友送暖时总带着亲手包的河南饺子,常为老乡协调疑难杂事,总说“乡音就是介绍信”。“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坐标上,豫籍军人走到哪,都带着史河的韧劲,我愿继续让军魂在服务乡邻中永葆光彩。”
安徽省委党校二级巡视员张金友笑着接话,眼角泛起温润:“部队那盏理想灯,我挑了四十多年。刚入伍时在炊事班,老班长教我‘蒸馒头要揉够百遍,做人要经得起千锤’,这话记了一辈子。”他说,在党校授课时总跟学员讲,军队教的不只是齐步正步,更是“为谁扛枪、为谁打仗”的根本问题。“如今看着商会里的年轻人,总想着多讲黄继光堵枪眼、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,让他们知道好日子不是天上掉的。商会用‘家文化’把豫商拧成一股绳,这事做得扎实,我往后常来搭把手。”
一〇五医院原副院长赵连才摩挲着胸前的老军医徽章,语气庄重:“军队这所大学,教我的不只是手术刀上的功夫,更是‘严谨到极致’的品格。79年到省军区,卫生战线干了几十年,多少次抢救靠的是‘一秒都不能差’的较真。记得台风天,肥东老乡被毒蛇咬伤,我们扛药箱在齐膝深水里走十几里,血混泥水也顾不上擦——早到一分钟,老乡就多一分希望。”这份从军营带出来的踏实,让他退休后仍坚持每周去社区坐诊,“听老乡说‘还是咱河南军医靠谱’,就觉得这辈子值了。”
老兵闵晓红提起火箭军的十年青春,眼中闪着光:“15岁穿军装,导弹部队靶场练瞄准,班长说‘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’。后来军运会拿射击二等奖,靠的就是这份专注;现在社区当网格员,居民需求就是我的‘靶心’——送药、接孩子、通下水道,都得‘瞄’得准、做得实。”去年疫情期间给独居的河南老太太送菜,隔着门听老人唱《花木兰》,“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”。她说,军队教会的“要么不干,要干就干到最好”,是一辈子的信条。
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座谈会间隙,《大刀进行曲》的旋律响起,老兵们齐声跟唱,歌声里有岁月沧桑,更有初心炽热。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,变的是战场形态,不变的是军人“为家国担当”的赤诚。这场相聚,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,让军魂在豫皖大地扎根更深,让初心在复兴征程上绽放更炽烈的光芒。
乡音与军魂,在此刻完美交织。老兵们的故事,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。他们用一生践行着铮铮誓言,无论身着戎装还是扎根乡土,融入血脉的忠诚、担当与奉献,永远是他们最闪亮的徽章,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磅礴力量。致敬军人!致敬荣光!
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